葡萄酒与人物
顾及大国治理的地方性、减少中央统一决策的负累、为地方性制度创新提供机会等目标和价值,也将会与财税体制改革统一起来。
对一府两院进行监督是《宪法》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法》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责,而人大专门委员在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上述建议,有的人可能发出合法性的疑问。
随后,地方人大专门委员会随着加强地方人大建设的呼声也逐步建立起来。同时,各地常委会对报备的规范性文件主动审查也不普遍不积极,只备不审基本是一种常态。(四)制定并严格执行专门委员会议事规则 专门委员会在常委会领导下,实行集体决策制。(三)优化专门委员会的设立和人员组成 专门委员会在地方人大行使监督权过程中,之所以未能发挥预期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乃是源于专门委员会设置及其人员机构的欠妥当,故此有必要优化专门委员会的设置及其人员组成。具体来说,地方常委会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监督职能发挥不到位。
例如,当备案审查过程中的规范性文件涉及到两个以上的专门委员会时,就很容易产生部门保护主义或者踢皮球的现象。(一)人大专门委员会的地位 人大专门委员会是顺应人大制度的发展和人大职能履行的需要而设立的。(4)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依据民主集中制原则,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一)利益多元化 经过经济改革,中国社会由单一利益的社会转变为多元利益的社会。因此,所有司法改革的举措均围绕着如何确保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适用法律。同时,人大专门委员会委员中有必要增加年富力强的委员人数,以使其能够有效地协助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
[15]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平等既要求首先保护社会全体成员的机会平等,同时又要求保护弱者的实质平等。(3)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检举、建议和控告机制。
即使是在经济领域,因个人财富的增加,对与保证财产安全感有关的权利诉求也必然增强。似乎眼前的几年矛盾、冲突比较多,而如果能够安全地渡过这几年,社会矛盾就不会再高发、突发了。[19] 2.民主立法、公众参与立法。而在新时代,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应当更加注重公民基本权利保护方面的立法。
[13]正如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经过长期的努力,我国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三、新时代人大制度发展的主要内容 (一)国家机构体系及其内部建设 1.关于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身建设。[9]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6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1)需要修改、扩充《国务院组织法》的内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
法谚云,绝对的权力绝对腐败。而利益与利益是存在差异的,差异之间必然形成摩擦而演化为矛盾冲突。[22]现行宪法颁行以来,全国人大对宪法进行了四次修改,除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之外,均未涉及具体的公民基本权利部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健全人大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支持和保证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使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人大代表参与人大的各项决定、决议的讨论。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18]合法性审查是合宪性审查的重要过滤机制,是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的基本前提和前置程序。
(三)人大主导立法、民主立法和依法立法 1.人大主导立法。在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首先是依宪治国的大背景下,人大制度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的宪法发展。
[23]那么,什么制度才能真正把权力关住呢?不敢贪、不想贪的制度都只是治标而不能治本。(二)树立宪法法律至上[16] 1.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6)加强人大代表审议议案的实效性。在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关系到国家治理现代化能否实现,关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能否实现,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全局,关系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能否实现。所谓宪法思维和法治思维,即是:(1)人民主权的思维。
即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是全能的、权力几乎是无限的,对于社会事务甚至个人事务可以说无所不包。改革开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政府向社会和个人放权的过程。
而真正能够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的制度是不能贪的制度。4.注重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的立法。
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载入宪法,对于党和国家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国家的理念为尊重和保障人权。十九大报告要求,必须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
只有这样,国家和社会才能形成统一的宪法秩序。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2)修改《人民法院组织法》。【期刊名称】《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期刊年份】 2018年 【期号】 1 进入专题: 新时代 人大制度 。
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即使是多数人的利益,也不能无视或者藐视少数人的利益,形成多数暴政,多数人在制定规则时也必须尊重少数人的利益。
[12]因此,在新时代,必须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继续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牢牢把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掌握在人民手中。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必须推进合宪性审查,以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而对于如何才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问题,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